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

《以十堰为对象探究社区教育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策略与路径》开题报告

作者: 时间:2022-06-10

编号:HBDDZSJY-2018-04    

2018年度终身教育工作研究

项目名称:             以十堰为对象

探究社区教育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策略与路径

项目负责人:            陈富坤

所在单位:            bat365官网登录

起止日期:       2018年6月——2018年11月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

2018年6月

2018年度终身教育工作研究项目

 

《以十堰为对象探究社区教育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策略与路径》开题报告

陈富坤、胡晓松

社区教育是社会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产物,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继续教育的主要元素;社区教育纳入我国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链是提升社会劳动力文化素质及社会适应力的必然选择。但现实中,社区教育良莠不齐、捉襟见肘的现状与其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状况却不容乐观、差强人意。本课题以十堰为对象探究社区教育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策略与路径。

  1. 研究背景

    一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建设学习型社会、发展社区教育高度重视,政策相继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湖北省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加快发展城乡社区教育,争创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建立“高密教育社区”成为十八大八大关键词之一,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2014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2016年7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2016年10月国办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教职成【2016】2号)等。十九大提出了“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新要求。这些又把社区教育的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使社区教育成为社区治理创新、和谐文明建设工程,成为教育惠民、居民精神家园建设的民生工程。二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其突出表现在“三农”和城市中的弱势群体。社区教育能够最佳的结合社区(农村)产业、人员等形状,因地制宜的对城市失业人员进行转岗再就业方面的技能培训、有的放矢的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三是当下社区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良莠不齐,缺乏科学高效的策略与路径,本课题希望在此方面有所突破。

    二、目的意义

    课题以十堰为对象,针对当前社区教育服务与配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契入点;以“规范、规模、提质、转型和融合”五大可持续发展理念中的新思路、新路径为突破口,围绕十堰“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制造、生态旅游资源、生物医药、互联网+新经济以及水电矿产资源和农副特产、现代服务业”等支柱与重点产业,通过组建相关教育集团或联盟等方式,探讨加强服务与指导当地基层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基础、新举措。加强各类教育互相融合,整合学校社区、社会、行业系统等各级各类资源,依托社区教育源建设和服务提升社区公民综合素养。并结合当下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地域资源及文化特色,在提升社区公民综合素养中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及文化传承需求,侧重农村地区“新型职业农民”等人才与技能培养。总之,让社区教育成为“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区域脉动”的智库和引擎,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擅管理、会经营的产业工人和新型农民,为社会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生力军。

    三、对策建议

    (一)研究思路

    随着我国社会管理领域抓大放小思想的落实,要建构有安全感、认同感、归属感的新型社区,实现由管理向治理转变,亟待社区教育在“大社会,小政府”的转型升级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此充分满足社会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探索产、学、教、研相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抓农民和社区居民两个主体,围绕新兴产业崛起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道德讲堂、社区大讲堂、社区大舞台”为阵地,推出“乡村农民实用技术讲习所和社区(园区)企业家学院”,充实农民和城镇社区居民创业就业技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城镇居民,提升社区(园区)居民和企业员工应有的现代职业观念和职业素养,服务企业家成长和企业转型升级,为本地社会经济创新提供思想理念、人才智慧、科学技能等支撑。二是以十堰支柱产业发展导向和当下我市由传统工业化城市向现代绿色发展型工业城市转变、由资源消耗性城市向生态宜居型城市、现代文化旅游型城市、资源利用和资源再生性城市转型,以及我市五城联创等重大项目为契入点,突出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方向,紧扣社区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以绿色人文、生态环保为主导,以美丽乡村建设、乡村记忆与手艺传承、社区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双创教育以及“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为抓手引领产、学、教、研相融合项目的实施,以突出服务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发展绿色化、产业新型化等现代产业体系等战略研究为着力点,建设技术技能总结沉淀、开发提升、积累传承、开拓创新的共同体。三是突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社区教育形态变革的方向、未来创新人才的能力需求与成长趋势,结合各乡镇、社区人文历史背景、工农商业服等各行业发展现状和相关产业发展前景与乡镇、社区(园区)发展预期等,研究社区教育与终身教育深度融合后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四是试点推进,以社区教育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途径。通过“以社区教育为平台、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内容、以系列活动为载体”,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并以此先赢得当地党委政府的认可,再以此建言立策、推动省级乃至全国推广普及。

    (二)主要措施

    一是科学整合各行各业的惠民政策,改变过去从事社区教育的机构和培训单位口径过多、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的问题,比如过去教育、民生、民政、司法、卫生、医疗等方方面面的单项惠民政策中往往“样样通,则样样松;处处有,则处处无;行行抓行行管,而抓不住管不好等现象”。二是通过“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社区学习中心”的四级社区教育组织架构落地实施,在各自进行科学分工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比如在一级社区大学层面,其任务主要是对省内社区教育发展方向及策略的总策划及做好本省社区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与外省、先进地区的互动交流;比如二级社区学院,则主要是统筹策划市州层面任务具体化和政策措施的落地及市州层面社区教育从业人员和社区教育具体项目的培训交流、经费分配;在三级社区学校,则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实施践行、办试点、找亮点、总结形成当地经验、通过具体项目和工作的推进,淬炼和培训基层相关人员,提升他们推进社区教育、提高社区教育、直接社区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比如四级社区学习中心,主要是负责任务落地、项目落实、推进实施、总结工作、形成经验,因地制宜的开创性拓展。总之,科学、高效、有序的整合后为当地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生态宜居、安居乐业、技能相长、体面生存、延年益寿等提供智力支持与服务。三是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大批能够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品牌建设、有理想、有理念、有能力并能够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的乡村创客,以期通过他们影响、复制、植根到更多老百姓,让开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家乐、讲习所成为村民的聚合地和城里游客的交互中心,通过开发者经济实现城市与乡村的融合共生。同时,针对社区(园区)居民的现实需求,立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因势利导、有的放矢的提供知识技能培训、政策法规咨询、重点疑难和专门解惑活动、专题知识讲座等因地制宜的、接地气的、受欢迎的社区教育和服务。四是根据国家方针政策及服务导向密切集合当地实际,立足长远、因陋就简的定身量做具体实施方案。让城里人到乡村投资置业,让勤劳朴实的农民通过职业教育提升市民、农民就业致富谋生能力。让城里的孩子到乡村游学与变形体验,让留守儿童和打工者子弟通过教育提升学习能力;让城市老人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安度晚年,让乡村空巢老人通过老年教育提升康养能力、提高生活品质和有尊严地生活。五是针对国家政策、方针、路线以及倡导事项为驱动型模式,以社区为单位宣传、发动、展示,以活动、讲座等形式为载体,运用多种灵活方法贯彻落实;而对行业、企业以及乡村项目等专项或特色产业,重点是通过社区培训、矫正、践行等“学精看透”的形式有针对性提高专项技能;再对社区和居民之中自发、自创、自娱、自乐等文体项目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和支持,在上下联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扬长补短与拔高提升、广泛传承。六是促进社会治理创新方面做到“从善学到善治,提升市民素质,促进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培育学习型组织,共建和谐社区;关注一老一小(婴幼儿护理及青少年4:30学校)以及妇女等弱势群体,融入社区服务,促进家庭和谐幸福;加强社区教育工作和管理人员培训,提升其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力争在“院落学习、院落自治、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家庭教育、社区网格化管理”等方面形成“以人为本、民生优先、邻里和睦、社区和美、社会和谐”的和谐社会。

    (三)研究框架

    一是社区教育政策体系研究,梳理、厘清现已出台的社区教育方面的相关文件,廓清其落实情况及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原因和建议;摒弃一些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传达会议等浮在面上的浮躁做法。二是查找当前“社区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参考文献,分析其利弊、突出立足十堰、在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现实条件的基础上,试图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提出因地制宜的、扬长避短的措施探讨。三是从事社区教育机构的融合研究、社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重要性研究、社区教育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切入点研究和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策略研究;剖析、排查各自优势劣势以及机遇与挑战,比如目前电大系统办学只辐射延伸到县城一级,而成人学校当下基本上可以定位到服务最基层的乡镇;二者嫁接与各自延伸即可实现我国行政管辖层次和地域衔接上的全覆盖。再把高职高专及中等职业学校(技校)以校为域辐射周边,打造地方工匠及技艺传承;将三者以教育口融合可实现扬长补短和彼此优势互补。党校从中央到村组自上而下的办学体系和培养各级各类干部、党员先锋与骨干最适合开展社区教育,却与职业教育学校一样游离在外;虽然学界普遍认为电大是最佳开展社区教育的形式,但其办学机构对乡镇(社区)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渗透和机构保障、导致社区教育深入基层不够;党校现有的行政学院也好、社会主义学院也罢,终究会与现在的各级基层党校一样,必须深入社区、企业等群体,并立足于居民、建立在社区;由此,这些终将会连同党员与干部教育、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社区政务事物等各个方面终将如江河汇海、殊途同归于“社区教育”。是解决目前社区教育从业者缺乏专业培训,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和各类人才专家库建设刚刚起步,整体素质不高,对社区教育“全员、全时、全程”的文化教育属性理解不够,难以承载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责等问题。打造具有时代特征、横向沟通十堰市、纵向衔接的“从学前教育到老年教育、从学校教育到社区教育、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从素质教育到技能培训、从城市市民教育到乡村农民教育”,实现“全员、全程、全域、全面”的开放式终身教育体系,搭建起“人人乐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事事有学”的终身学习公共资源平台,全面实现“学习意识普遍化、学习行为终身化、学习体系社会化、学习形式科学化”的目标,把十堰市建设成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和全国学习型城市。

    (四)预期成果

    最终完成《课题开题报告》《社区教育政策体系研究》《对当下社区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现状的SOWT模式分析》《社区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新形势下从事社区教育机构的融合研究》《社区教育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等论文发表。

    四、方法步骤

    (一)方法

    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比较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证性探究与实效性落地。

    (二)步骤

    2018年6月,考察调研,结合十堰市市情和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确定课题总体框架、撰写开题报告;7月,制定出各分项专题研究方案;8-9月,完成研究论文初稿撰写工作;10月,对论文进行修定,并将修订论文进行公开发表;11月,回顾并整理研究成果,验证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撰写结题报告、申报课题研究成果,争取研究课题按期结题。

    五、开展条件

    (一)发展历程

    十堰2010年出台(十电大字[2010]28号)文件开始社区教育探索,成立社区教育筹建工作小组;2012年成立社区教育学院,多次通过民主促进会和区政府向省市人大和政协两会提《大力开展社区教育》的议案和提案;2013年启动社区教育试点,申报社区教育课题研究项目;2014年荣获国家开放大学首批“社区教育实验基地”,编辑了《社区教育特刊》和《社区教育基础知识手册》,自筹资金建成了“十堰社区教育网”;2015年获得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i-国学实验室”,以“带着爸妈学国学”为主题,通过“进学校、进课堂、进社区”和“由培育学生国学素养、到以学生带动家长、再由家长带动社区”两条主线,形成了社区居民常态化学习国学的热潮;2016年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农村社区学习中心(CLC)能力建设项目”实验点殊荣,湖北省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会《市州电大开展社区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结题,十堰市教育局十教函【2016】312号批复同意在bat365官网登录成立“十堰社区教育指导中心”;2017年“丹江口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成立挂牌;组织参加了教育部“剪纸大赛”等实验室项目并获奖;成立了十堰电大社区教育老年舞蹈队(飞扬艺术团),竹山县官渡镇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乡镇)。

    (二)取得业绩

    1、相关研究项目。一是参与完成了《发挥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的作用 积极推动全省社区教育健康发展》(湖北科技职业学院)等子课题的研究工作,牵头主持并完成了湖北省远程教育研究会《市州电大开展社区教育实践与研究》、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社区教育与终身教育融合研究》以及十堰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鞋子理论”在精准扶贫中的运用》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精心服务实体经济》等课题研究。二是公开发表《社区教育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探讨》《借鉴社区教育经验 探索我校发展路径》《关于在十堰市开展社区教育的调查》《依托十堰电大 开展社区教育》《以四级平台构建十堰市社区教育组织架构》《社区教育应成为“内修人文”的抓手》等学术论文80多篇,多次荣获中央电大、湖北电大和十堰市社科联、十堰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共十堰市委宣传部、十堰市科技局论文评选一、二、三等奖;《论当前农村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服务民众 及时将广场舞纳入社区教育,科学管理 引领茅箭区广场舞再创新高》《论社区教育如何与在职教育有效融合》获得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2016年社区教育研究及论文征集评选二等奖和三等奖。三是参与组织策划与拍摄制作的《陈老师的诗教周末》《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舞动的暮年》和《奔腾的弦》四部专题片,分别于2016、2017年荣获全国首届和第二届“传统文化进社区”微视频大赛一等奖、二等奖(2个)和优秀奖。

    2、四级发展架构。“在十堰电大本部和各县(市、区)电大分校(职业高中及教师进修学校)建立社区学院,在街道(乡镇)中心学校及成人学校建立社区学校,在社区(居委会、村)建立学习中心”的发展路径,形成了“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社区学习中心”四级社区教育组织架构的发展架构。

    3、四个样板工程。一是以汉江社区为示范点带动“农村社区学习中心(CLC)”项目;二是以火车站小学孝文化、二堰小学茶文化、思齐国学堂琴棋书画、梅子贡茶文化研究中心、上书房(阅读)实验室、紫玉学堂(女德)实验等为主的国学爱好者及项目点,引领和带动社区市民尤其是学校青少年中小学生弘扬国学传统文化的“i-国学实验室”项目;三是以东风公司车架厂(飞扬艺术团)等企业,街办、社区居委会等自发组织的老年舞蹈队、居家养老、社区日间照料与互助等为主开展的“应对人口老龄化”项目;四是成立以乡镇和农村社区开展的“让乡村记忆永驻心间”项目。

    有关说明:

    1.请按照项目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对策建议、研究的方法和步骤、项目的开展条件五个部分撰写,字数在50008000之间,其中对策建议部分不少于3000字。

    2.文字排版要求:标题:方正小标宋简体三号;正文:华文仿宋小三号字,一级标题黑体小三号,二级标题楷体小三号,三级及以下标题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行距25磅,段前段后为0

3.开题报告提交形式:纸质版请统一用A4纸打印8套在规定时间内邮寄送达至湖北电大终身教育研究院,同时发送电子材料,标题统一用“开题报告(2018终身教育工作项目研究-项目名称+单位——负责人)”命名。

邮寄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软件园路2号湖北广播电视大学终身教育研究院430074

电子邮箱:hbddzsjy@126.com

联系人:  李智慧  温泉

联系电话:027-87516007   027-8751970718971580705    13100700224

 

 

bat365官网登录(Vip认证)-Best platform 版权所有  鄂ICP备05022609号  鄂公网安备42030202000197号  

网站: www.yhuangjin.com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北京中路38号

Baidu
sogou